乒乓球的学习是需要很长的技术积累,不能着急。

首先要建立好良好的动作框架,如果框架动作没有建立好就盲目比赛很容易把动作打变形,因为框架决定了上升高度,如果框架是错的,后面上升的空间就非常小。

一定要把正反手的框架都建立好,否则如果任何一项存在技术上的漏洞,那么后面的实战就会留下遗憾。

因为现在的乒乓球技术讲究的是正反手均衡,所以不能出现正反手有明显弱点的情况。

那么,基本功练到什么程度才能打比赛呢?我的答案是掌握好进攻技术、控制技术和防守技术之后。

进攻技术:正反手攻球,正反手拉球控制技术:正反手搓球防守技术:正反手防守掌握了这些技术之后打比赛才是有意义的。

有了基本功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如果这些基本功都不具备就盲目打比赛,又有何意义呢?盲目的以赛代练并不是真的高效。

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武,犹如无舵船”,基本功训练和实战要结合起来。

从训练到实战会遇到很多问题,训练中对攻练得啪啪响,到了比赛就运用不出来了。

究竟为何训练和实战相差这么大呢?为何存在训练和实战的脱节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01训练和比赛的节奏不一样乒乓球技术的五要素:力量、速度、弧线、旋转、落点,我们训练中五大要素相对稳定,实战中五大要素需要重新组合。

举个例子来说,正手攻球的练习,这是一个挥拍力量、乒乓球速度、弧线、旋转、落点都比较稳定的基本功训练,如果在下一个回合中我把球送到练者反手的位置,此时,乒乓球落点就发生变化,再在下一个回合中我把球送到主练者正手的位置,如此反复,这样就形成了正手两点攻的练习,在这个练习中,乒乓球的五要素中除了落点发生变化以外,其它要素基本稳定。

再譬如,推挡中转加力推,不就是一个除挥拍力量发生变化之后,其他四要素基本稳定的过程吗?在练球中,保持五个要素不变,如果练熟了,就要改变五要素中的一个要素,即可衍生出无数的练习方式,再复杂一点,改变五要素中的两个要素,也会有多种组合方式,每个组合也会有无数变化,这样也就会有无数练习方式,逐渐改变五要素中的各个要素……到最后,五个要素全部改变,应该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吧?没错,五个要素全改变,就是一个实战的过程!所以为什么习惯练球的球友刚一接触比赛经常感觉非常不适应,就是因为五大要素和平时的训练都不一样。

02训练内容和实战脱节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训练内容大多是单项练习,没有组合训练;二是训练都是从后三板开始的,没有前三板的衔接。

因为在训练中一般上旋球练习居多,不像正常比赛发接发、下旋球开始,前三板训练太少,比赛自然不适应,根本打不到相持阶段就已经丢分了。

那如何实现训练和实战的完美衔接呢,我有4点思考。

①训练内容由单项转变为组合。

单项技术掌握了之后,要勤加练习技术组合和衔接,比如我之前都是重点练习正手上旋,现在训练内容为正手拉一板下旋,然后进行不定点的摆速,进行正反手的组合衔接练习,一定要从前三板开始,然后再到后三板相持。

②深入研究和练习接发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连对方的球都接不住,或者接住了质量不高,被对方上手,那么就非常的被动,还影响自己比赛中的心态,所以实战第一步要能接好对方的球,通过我最近的实战来看,如果不吃对方的球,控制对手的抢攻,打到相持阶段我的胜率还是比较高的。

如果接不好对方的球,就非常被动,进而影响自己自己的心态。

练好接发球需要理论和实战相结合,比如搞清楚各种旋转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接球。

同时,更需要大量的实战,适应各种接发球方式。

发球方面一定要有自己的套路,根据自身的特长制定发球策略,然后把套路练好,比如发球之后正反手下旋抢攻,以及抢攻之后的技术衔接,或者偷长之后的策略。

在能接住对方球的前提下,如果自己的套路能够得分,这样就会处于优势地位。

③确立自己的技术风格。

如果能从接发球打到相持阶段,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基本功的大比拼了。

如果想打好相持,就要确定好自己的技术风格,快攻多还是弧圈为主,目前我的定位是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除了正反手下旋拉起来之后,其他都使用快攻技术,正手突出力量,反手突出落点和速度,反手为正手创造得分的机会。

④必须大量实战。

在实战中学习实战,因为大量实战才能提升适应能力,要想成为实战高手,必须千锤百炼,积累丰富的经验。

⑤形成下意识。

因为真实的实战中对方来球五个元素不固定,这个时候主要靠下意识的反应,只有形成肌肉记忆进而形成下意识的击球动作,才能在实战中游刃有余。

读后感:1.本文来自于热心网友李龙的投稿,我反复读了好几遍,一个直观感受是源于实践,真实、接地气,言之有物,指出了业余球友普遍性的“眼高手低”问题,关键是给出了分析和解决办法,对业余球友非常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2.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非常欢迎大家的投稿,“杨磊谈乒乓”是我的更是大家的,它是一个交流探讨乒乓球的平台,只要拥有对乒乓球的一份热爱,欢迎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3.本文的文风,我很喜欢,简单质朴直接。

从2023年上半年开始弄“杨磊谈乒乓”,至今多半年时间里,得到了众多网友的鼓励与支持,很多朋友留言或交流,夸奖我说“文采不错”。

人嘛,得到肯定,难免翘尾巴,很多文章里也无形中流露出“炫耀文字”的嫌疑。

本文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警醒,文字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文字是观点的载体,言之有物才是最关键的。

有了耳目一新、启迪智慧的新观点,再平凡的文字也能熠熠发光。

4.我尤其喜欢本文第一、二段的观点,非常有共鸣。

诸如“乒乓球的学习是需要很长的技术积累,不能着急”、“首先要建立好良好的动作框架,框架决定了上升高度”、“一定要把正反手的框架都建立好,否则如果任何一项存在技术上的漏洞,那么后面的实战就会留下遗憾”,等等,绝对经验之谈。

有些事再着急,也得按规律办事,如果非要“强行突破”“逆练经脉”,往往误入歧途、适得其反。

大家可以结合自身日常练习,思考体会一二。

  • 记载
掀起你的裙子来 2023-06-09 15:20:13

乒乓球的学习是需要很长的技术积累,不能着急。

首先要建立好良好的动作框架,如果框架动作没有建立好就盲目比赛很容易把动作打变形,因为框架决定了上升高度,如果框架是错的,后面上升的空间就非常小。

一定要把正反手的框架都建立好,否则如果任何一项存在技术上的漏洞,那么后面的实战就会留下遗憾。

因为现在的乒乓球技术讲究的是正反手均衡,所以不能出现正反手有明显弱点的情况。

那么,基本功练到什么程度才能打比赛呢?我的答案是掌握好进攻技术、控制技术和防守技术之后。

进攻技术:正反手攻球,正反手拉球控制技术:正反手搓球防守技术:正反手防守掌握了这些技术之后打比赛才是有意义的。

有了基本功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如果这些基本功都不具备就盲目打比赛,又有何意义呢?盲目的以赛代练并不是真的高效。

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武,犹如无舵船”,基本功训练和实战要结合起来。

从训练到实战会遇到很多问题,训练中对攻练得啪啪响,到了比赛就运用不出来了。

究竟为何训练和实战相差这么大呢?为何存在训练和实战的脱节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01训练和比赛的节奏不一样乒乓球技术的五要素:力量、速度、弧线、旋转、落点,我们训练中五大要素相对稳定,实战中五大要素需要重新组合。

举个例子来说,正手攻球的练习,这是一个挥拍力量、乒乓球速度、弧线、旋转、落点都比较稳定的基本功训练,如果在下一个回合中我把球送到练者反手的位置,此时,乒乓球落点就发生变化,再在下一个回合中我把球送到主练者正手的位置,如此反复,这样就形成了正手两点攻的练习,在这个练习中,乒乓球的五要素中除了落点发生变化以外,其它要素基本稳定。

再譬如,推挡中转加力推,不就是一个除挥拍力量发生变化之后,其他四要素基本稳定的过程吗?在练球中,保持五个要素不变,如果练熟了,就要改变五要素中的一个要素,即可衍生出无数的练习方式,再复杂一点,改变五要素中的两个要素,也会有多种组合方式,每个组合也会有无数变化,这样也就会有无数练习方式,逐渐改变五要素中的各个要素……到最后,五个要素全部改变,应该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吧?没错,五个要素全改变,就是一个实战的过程!所以为什么习惯练球的球友刚一接触比赛经常感觉非常不适应,就是因为五大要素和平时的训练都不一样。

02训练内容和实战脱节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训练内容大多是单项练习,没有组合训练;二是训练都是从后三板开始的,没有前三板的衔接。

因为在训练中一般上旋球练习居多,不像正常比赛发接发、下旋球开始,前三板训练太少,比赛自然不适应,根本打不到相持阶段就已经丢分了。

那如何实现训练和实战的完美衔接呢,我有4点思考。

①训练内容由单项转变为组合。

单项技术掌握了之后,要勤加练习技术组合和衔接,比如我之前都是重点练习正手上旋,现在训练内容为正手拉一板下旋,然后进行不定点的摆速,进行正反手的组合衔接练习,一定要从前三板开始,然后再到后三板相持。

②深入研究和练习接发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连对方的球都接不住,或者接住了质量不高,被对方上手,那么就非常的被动,还影响自己比赛中的心态,所以实战第一步要能接好对方的球,通过我最近的实战来看,如果不吃对方的球,控制对手的抢攻,打到相持阶段我的胜率还是比较高的。

如果接不好对方的球,就非常被动,进而影响自己自己的心态。

练好接发球需要理论和实战相结合,比如搞清楚各种旋转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接球。

同时,更需要大量的实战,适应各种接发球方式。

发球方面一定要有自己的套路,根据自身的特长制定发球策略,然后把套路练好,比如发球之后正反手下旋抢攻,以及抢攻之后的技术衔接,或者偷长之后的策略。

在能接住对方球的前提下,如果自己的套路能够得分,这样就会处于优势地位。

③确立自己的技术风格。

如果能从接发球打到相持阶段,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基本功的大比拼了。

如果想打好相持,就要确定好自己的技术风格,快攻多还是弧圈为主,目前我的定位是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除了正反手下旋拉起来之后,其他都使用快攻技术,正手突出力量,反手突出落点和速度,反手为正手创造得分的机会。

④必须大量实战。

在实战中学习实战,因为大量实战才能提升适应能力,要想成为实战高手,必须千锤百炼,积累丰富的经验。

⑤形成下意识。

因为真实的实战中对方来球五个元素不固定,这个时候主要靠下意识的反应,只有形成肌肉记忆进而形成下意识的击球动作,才能在实战中游刃有余。

读后感:1.本文来自于热心网友李龙的投稿,我反复读了好几遍,一个直观感受是源于实践,真实、接地气,言之有物,指出了业余球友普遍性的“眼高手低”问题,关键是给出了分析和解决办法,对业余球友非常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2.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非常欢迎大家的投稿,“杨磊谈乒乓”是我的更是大家的,它是一个交流探讨乒乓球的平台,只要拥有对乒乓球的一份热爱,欢迎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3.本文的文风,我很喜欢,简单质朴直接。

从2023年上半年开始弄“杨磊谈乒乓”,至今多半年时间里,得到了众多网友的鼓励与支持,很多朋友留言或交流,夸奖我说“文采不错”。

人嘛,得到肯定,难免翘尾巴,很多文章里也无形中流露出“炫耀文字”的嫌疑。

本文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警醒,文字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文字是观点的载体,言之有物才是最关键的。

有了耳目一新、启迪智慧的新观点,再平凡的文字也能熠熠发光。

4.我尤其喜欢本文第一、二段的观点,非常有共鸣。

诸如“乒乓球的学习是需要很长的技术积累,不能着急”、“首先要建立好良好的动作框架,框架决定了上升高度”、“一定要把正反手的框架都建立好,否则如果任何一项存在技术上的漏洞,那么后面的实战就会留下遗憾”,等等,绝对经验之谈。

有些事再着急,也得按规律办事,如果非要“强行突破”“逆练经脉”,往往误入歧途、适得其反。

大家可以结合自身日常练习,思考体会一二。

    <bdo id="nTAKMiSY"></bdo>
          <tt id="ljyKAtSd4pwMG"></tt>

          掀起你的裙子来《掀起你的裙子来》由来

          编辑
          1.掀起你的裙子来碧晨并没有丝毫的避让,而是微微的张开双腿,随后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当时就想啊,如果能够嫁给公子的话,那真是我这辈子修来的服气,所以我才一再相求父亲来帮我提亲的。
                 2.“因为我之前就已经中毒了,而下毒害我的人应该就是她,但是她现在死了,那我的线索也就断了。
                 3.只要他想唱,那么就算是在这唱上一个月他也不用停。
                 4.轰隆隆!刚才两人所在的地面此时已经被踏平了,贪狼愤怒的看着那两道光芒:“夏天,下次我一定要杀了你。
                 5.虽然齐王城从地下升上来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了,但是齐王府依然是个迷。

          掀起你的裙子来《掀起你的裙子来》起源

            <style draggable="4FydNM7EBeKuc"></style>
              <bdo id="dCbcpyXI1H"></bdo>
                <b dropzone="GsSwP2gOi78Kv"><sub id="yU7HqMYJB5av9"></sub></b>
                1.掀起你的裙子来每块掉落的巨石上都有数字。玩家击中巨石后,巨石会分裂成几块小巨石,直到玩家完全击碎。
                       2.属性和更现实的战斗方式的完美结合可以为您带来幻想霸权的新时代。
                       3.快乐精彩有趣的游戏游戏,沉浸在游戏世界中,享受快乐的过程。
                       4.游戏中有很多奇妙的想法,非常有趣和刺激。情节设计完全出乎意料;
                       5.准备更多的服装都可以去选择,你要去开启不同的风格挑战,让你有更多精彩的玩法。
                       6.玩家在探险的时候可以让你的宠物轮流参加战斗,只有在绝境中你的宠物的实力才会得到更高的提升
                参考资料